
人物名片:馬界,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專家服務團專家,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醫師、四川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主持并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11項,獲得專利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專著2部。
克己為民 勤勉奉公
馬界致力于中醫臨床、科研、教學20余年,一直以病員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作為一名中醫工作者,運用好中醫來為人民服務是中醫人的天職,人民的健康是中醫人最大的心愿”,她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并付諸于實踐。71歲的張大爺因腰椎間盤突出導致右腿疼痛,行動困難,情緒低落,經馬界團隊親人般的照顧治療,張大爺的痛苦得以解除,露出了久違的笑容;40歲的年輕女性閉經,四處求醫無果,一度處于焦慮抑郁狀態,馬界團隊運用中醫特色技術精心調治,很快解決了她的“疑難雜癥”;50歲出頭的企業高管由于工作忙時常頭暈,忽略正規調理,因嘴歪來到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通過10余天的精心治療后,腦部血供改善,嘴歪癥狀消失,及早控制了嚴重腦血管問題。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有馬界帶領團隊的辛苦付出,但她認為這樣的付出非常值得,且還遠遠不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傳播“治未病”理念及推廣中醫特色技術,馬界帶領團隊不斷在臨床工作中與患者面對面交流,耐心地向患者講解,并通過各級學術交流會、中醫藥文化知識“六進”活動等方式不斷宣講,尤其通過專家到基層技術對口幫扶與精準扶貧方式,為基層醫生輸送“營養”,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評,多次收到了患者及單位的表揚信、錦旗及牌匾。
砥志研思 篤行致遠
馬界一直踐行“大醫精誠”的醫者古訓,穿梭于臨床、服務于患者,不斷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理念應用到實踐中去,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讓亞健康狀態人群及慢病人群得到有效調治,減少了急、危重癥的發生。
工作中,馬界善于總結,她承擔的中醫特色技術系列科研項目《穴位埋線結合降壓藥對高血壓病作用的機理研究》《基于“脾主升、胃主降”理論對于穴位埋線改善痰濁阻遏型高脂血癥脂代謝調節的機理研究》《電溫針結合歸脾丸治療心脾兩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等填補了中醫技術在慢病管理、亞健康調理等領域空白,其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善于推廣,她負責的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項目《改良火龍灸改善陽虛體質》及繼續教育項目《杵針在失眠癥中的推廣運用》《脊柱相關疾病的中醫藥防治及養生保健》得以大力推廣,培訓了各級醫療機構專業醫務人員數百人。
甘于奉獻 勇于擔當
從護士到醫生再到主任醫師、科室主任,一路走來,有淚水和汗水,也有成就和榮譽。在馬界眼里,成績和榮耀代表的是責任和擔當。作為學科帶頭人及研究生導師,她惜人才重培養,目前已培養出研究生及師帶徒20余名,每年指導下級醫師、規培醫生、研究生及實習生100余人次,每月平均參加臨床診療工作20余天。
面對新冠疫情,她主動承擔醫院及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各項防控任務、社會組織的線上健康服務等。當得知需要補充中醫藥專家到疫情防控隊伍中時,她立即提交請戰書,時刻準備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后,她帶領團隊繼續做好后期的健康宣講工作,讓更多的人知道怎樣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怎樣增加抵抗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積極狀態不斷完善個人的綜合素質,展示優秀女性的良好精神風貌,爭取為醫院、為中醫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健康四川立新功。”馬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