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護青少年茁壯成長、引領青少年創新創造?翻開第36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專項獎”獲獎名單或許能找到答案。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專項獎”包括創新新苗獎和創意之星獎,由科學出版社成都有限責任公司于2016年設立,旨在鼓勵具有創新潛力和科學夢想的有志青少年人才。本屆大賽共有10個項目獲得“專項獎”,其中創新新苗獎、創意之星獎各5項。
在第36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成果展示交流暨頒獎典禮活動現場,獲得專項獎的青少年帶著自己的創新成果閃亮登場。
創意之星·觀察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
馬小婷代表團隊領獎
“我的舅舅是一名視障人士,日常生活能夠自理,但是有時候白天光線較強,舅舅炒完菜后看不到沒有完全熄滅的小火苗,極易造成安全隱患,因此,我想發明一個廚房安全用火裝置。”帶著對舅舅的關心和愛,成都市溫江區鵬程小學校的尹知謙開始了教室——創客教室兩點一線的校園生活。
課上,他認真學習知識;課后,他分秒必爭,全身心投入到廚房安全用火裝置的設計研究中。在那段忙碌且充實的日子里,尹知謙深切感受到程序開發板、傳感器拓展板、音頻數據線帶來的極大魅力。觀摩測試結果時,他又聯想到由于使用者一開始就知道煲湯時火焰燃燒時間較長,此時不需要提醒使用者,便新增“煲湯模式”,讓使用者避免被蜂鳴器打擾。
和尹知謙一樣,平昌縣實驗小學的馬小婷對瓜子金具有洗滌功效的發現也與家人有著密切的關聯。暑假時,為分擔奶奶的勞動壓力,馬小婷主動幫奶奶干農活,祖孫倆割完豬草后,手上沾滿了草屑和污漬,但揉捏完瓜子金后,污漬竟然神奇地消失了。這一幕深深地烙在馬小婷的腦海中,她隨即將自己的發現分享給好朋友劉婉茹和吳重君,三人一拍即合,開學后,她們找到科技老師劉靜,開始了用瓜子金制作天然洗滌劑的實驗探究。
其實,劉靜幼時也發現了瓜子金具有神奇的去污功效,但山區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有限,她欠缺一個機會進行深層次探究。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劉靜認真讀書,完成學業后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科技老師,工作多年,這是第一次有學生向她詢問關于瓜子金的問題,讓她感慨萬千。
“最初開展實驗時,過程其實并不算順利,但現在回憶起那段時光,我和我的學生們只覺得很神奇、很快樂。”劉靜坦言,這個實驗不僅讓學生們學習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圓了她兒時的夢。
松潘縣白羊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蔣金濤通過此次比賽做起了專業“獸醫”,他制作的基于網絡平臺的智能ASF疫情監控裝置,可以實時監測豬的體溫、心率等,并將監測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手機。“養殖戶使用該裝置養豬能夠及時發現病豬、縮小病毒傳播范圍,不僅有利于減少養殖損失,還有利于人們的飲食健康。”蔣金濤介紹道。
自貢市沿灘區逸夫小學校的張博涵發明的垃圾隔離鏟則是受雨水啟迪,下雨后,用普通垃圾鏟打掃垃圾,垃圾容易混雜,且粘在內壁上不容易傾倒,有了隔離垃圾鏟后,內嵌的隔離板和過濾網可以成功分離水和垃圾?,F在,他制造的垃圾隔離鏟成功替代了家中原先使用的普通垃圾鏟,深受父母好評。成都師范銀都小學紫荊校區的蘇淇淇十分熱愛環保,她撰寫了《關于成都市垃圾分類的調研報告》,以期對成都市實施垃圾分類有所幫助。
創新新苗·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學探究最大驅動力
張小峰等人介紹項目情況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的汪軍作從初中起就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課堂上學到的化學知識,他利用聚酰胺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的特性,不斷思考、實踐,最終找到了科學處理Cr(VI)廢水的方法,證明了聚酰胺塑料吸附Cr(VI)廢水效果顯著,可以廣泛使用。
天府第七中學的劉珂妤和她的同學陳寧丹璐、許笑儒偏愛數學,他們利用在學校學習到的流體力學模型、人流密度和安全隊列數等知識,計算出一個科學、高效的應急逃生方案,幫助人們快速有效進行應急處置。值得驕傲的是,該方案具有較高的普適性。
四川省平昌中學的鄭宏森、張小峰、安園伸在狄特·伯頓·桑德遜、安德烈·西佛斯和魯道夫·多斯塔爾三位學者的影響下開始了對捕蠅草記憶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他們發現,捕蠅草具備短期記憶能力,基本不會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并且在治療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方面蘊含著巨大的潛力,這一發現讓他們欣喜不已,在此次活動的路演環節,他們的項目深受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大平,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國家級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林宏輝的認可。
“這個項目設計得十分精巧,在設置了多次重復的基礎下,通過對比實驗的探究方法,有效提升了結論的科學性。相信三位同學通過這個項目,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高。”李大平點評道。
參加科技創新大賽不僅收獲了榮譽,更讓青少年對科技實踐充滿了激情。四川省宜賓市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的寧錢垚、王興海、陳俞均介紹,他們利用職校實操優勢,設計、制作出了一款能夠填補市面上常見圓弧規短板的實用性工具。該工具能有效檢測出圓弧的幾何精度,提高檢測質量。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的楊童舒同樣熱愛實踐,她創造的雨量感應智能窗戶,可以根據天氣情況自動開關窗戶,對人們生活舒適度有很大的提升。
如今,回首這一路,青少年始終懷揣科技夢想,不斷拼搏,努力奮斗,在教室與實驗室之間奔走,與數據和計算公式作伴,在經歷了無數次技術改進與思路轉換后,他們習慣了拼搏過程中的失意和失敗,但他們始終樂觀面對,最終收獲了成長,走上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領獎臺。青少年們滿懷熱忱,對自由探索科技創新的光明大道充滿向往,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必會鵬程萬里、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