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科 技 工 作 者 服 務 為 創 新 驅 動 發 展 服 務 為 提 高 全 民 科 學 素 質 服 務 為 黨 和 政 府 科 學 決 策 服 務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焦點新聞
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鄉土人才
微人物
地方報道
成都
綿陽
德陽
自貢
攀枝花
瀘州
廣元
遂寧
內江
樂山
南充
宜賓
廣安
達州
眉山
巴中
雅安
資陽
阿壩
甘孜
涼山
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回頭看”
鄉村振興資訊
新風新貌
一線故事
農業技術
創新創業
科教興川
教育在線
高校之窗
基層學校
科技小記者
暢游科技(場)館
走近科學家
優秀作品展
科技夏(冬)令營
首頁
天府人才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鄉土人才
微人物
張其圣:助“東坡泡菜”香飄海內外
農技路上的追夢人
讓創新成為一種素質 為人類發展領跑
趙聯軍:在綠水青山間書寫“自然”人生
“科技之花”盛放眉州 “創新之刃”沃野千里
張其圣:助“東坡泡菜”香飄海內外
作為“中國泡菜之鄉”的眉山,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泡菜正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銷售收入達到217.8億元,市場份額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發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以“泡菜”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們。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為四川大學發酵
王琴 四川科技報記者 蘇文保
|
1天前
2205點擊
農技路上的追夢人
——記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蔣凌萍
蔣凌萍講解果樹管理技術 人物名片:蔣凌萍,石棉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農藝師。長期扎根基層,服務“三農”,先后獲評全省稻飛虱防治先進個人、全省綠色防控先進個人、全省“五個一”優秀駐村農技員、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雅安市“創先爭優巾幗建功標兵”、石棉縣“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被石棉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兩次。她主研的項目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市級三等獎2
四川科技報記者 蘇文保
|
2天前
6035點擊
讓創新成為一種素質 為人類發展領跑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馮小明
馮小明他26歲時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副教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Roskamp–Feng反應”,是首個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國際人名反應專著冠以中國人名的有機化學反應;他的研究糾正了這一國際上通用有機化學教材對該反應獲得光學純產物的片面描述;……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百年百杰科學家、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了解他的科研之路。馮小明團隊在
四川科技報記者 馬靜璠
|
2天前
13985點擊
趙聯軍:在綠水青山間書寫“自然”人生
人物名片:趙聯軍,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高級工程師。憑借28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帶領單位全體科技工作者推動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國知名的基于科學來開展保護工作成效最顯著的保護區之一,該局連續三次榮獲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稱號,趙聯軍榮獲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平武縣撥尖人才等稱號。趙聯軍在野外巡護
董沙沙
|
2天前
12290點擊
“科技之花”盛放眉州 “創新之刃”沃野千里
創新引領發展,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科協工作者樂搭橋梁。為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眉山市科協特別推出了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張志發、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大數據專業教師陳天偉、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資深技能專家甘俊林三位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事跡,展現他們長期奮戰在一線,積極投身建設幸福美好眉山的實踐。以此號召眉山廣大科技工作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
四川科技報記者 蘇文保
|
4天前
14934點擊
趙汝進:讓更多中國奇跡在星河中閃耀
人物名片:趙汝進,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空天光電技術事業部第一黨支部書記,獲評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學者。他長期奮斗在科研一線,先后承擔了“北斗三號”工程、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重大航天任務中的關鍵技術攻關及產品研制工作。帶領團隊自主研制了國產化星敏感器,成功應用于“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攻克了月面成像彩色定標關鍵技術,成功應用
四川科技報記者 陳蘭
|
7天前
9804點擊
祁和暉:匠心為師,潛心育才
兩排直通天花板的書柜“相對而立”,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祁和暉家中四處散落著成堆的書籍,濃厚的文學氣息蓬勃涌動?!敖虒W,是我自己所好,所以從來不覺得苦,能和學生在一起,我樂在其中,自始至終我都是一名老師?!睆慕?5年,祁和暉一直以自己是一名老師為傲。以生為本 誠以治學在祁和暉心中,有一桿名為“師心”的秤,敦促著她一步一個腳印,無愧于心地走過三尺講臺。祁和暉講授《中國文學史》,她善于從古
許曉彤?趙淑鈺?黃行云?夏容與
|
8天前
7185點擊
盡力盡為 有滋有味
——記成都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張佳敏
人物名片:張佳敏,成都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參與國家星火科技項目1項,參與完成省市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主持科研項目8項。主研參與的項目通過四川省科技廳成果鑒定10項,《微生物發酵提升傳統腌臘肉制品品質和安全性研究與集成應用》等4項研究成果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張佳敏出生在世界美食之都——成都,自小便對美食興趣濃厚。她記得中學時期,偶爾還會在家背著家長混搭各種食
李科
|
8天前
6166點擊
李玲娜:新時代教學路上的創新人
李玲娜(左)指導青年教師 智慧教學是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無線寬帶網絡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以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等為依托,構建的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的現代教育體系,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重要意義。西南石油大學教授李玲娜是該校第一批探索智慧教學的人。2020年2月,李玲娜被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授予“智慧教學之星”稱號;11月,她的“數學模型與數學實驗”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
劉仲銘
|
9天前
7188點擊
李毅:思政鑄魂,創新“四維四化”工作法
李毅(中)與學生交流 人物名片:李毅,電子科技大學輔導員,先后獲第十三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全國二等獎、四川省一等獎,四川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榮譽。他是一位“80后”高校輔導員,12年里帶過7個本科年級、2400余名學生。他牽頭建設輔導員工作室,主講思政課程10余門,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持主研校級課題5項,發表論文5篇,參編思政專著1部。他就是李毅,電子科技大學輔導員
包翔 姜盼秋
|
11天前
7216點擊
他們是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
自主創新“焊接”輝煌之路 ,打破壟斷不忘匠人初心戴虹 成都瑞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戴虹先后主持國家、鐵道部等高原、高速、重載無縫線路焊接領域多項重大項目。做出了我國自主創新、具有完全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世界上第一臺“數控式氣壓焊軌作業車”。在青藏鐵路“千里鐵路一根軌”無縫線路提速工程中首創提出精確控制鎖定軌溫、焊接、焊后熱處理一機化施工的成套工藝工法及裝備。區塊鏈技術堅守戰略
11天前
15220點擊
劉紅利:扎根國防事業一線的“90后”安全專家
近期,四川省組織開展2022年最美應急人評選,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推選公司安全環保部“90后”員工劉紅利參與評選。雖然年紀不大,劉紅利卻已在安全戰線工作十年。工作期間,她牽頭負責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及“省級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創建等重點工作,2018年進入軍工系統安全生產管理專家庫,積累了大量基層安全管理實踐經驗。作為國有控股、國防軍工產品制造企業的一名安全管理人員,劉紅利始終堅
李華
|
10-25 11:11
5921點擊
李為樂:跋山涉水,守一方安寧
李為樂參加第十五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表彰大會或許我們常常思考,人生的每一次岔路,是坎坷還是機遇?或許我們也會疑惑,是繼續堅持,還是及時止損、重新開始?或許我們正被繁雜瑣事所困,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面對這些疑問,一位青年科學家用經歷告訴我們:心無旁騖做好每一件事,機會將隨之而來,誰都不會一直是那么差的運氣。他就是第十五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成都理工大學教授李為樂。李為樂和學生在野外調查合影李為樂
四川科技報記者 羅瀟郁
|
2021/07/07 07:03
12444點擊
廖宸:不負青春的RF排頭兵
5月29日晚,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精確入軌。此次發射的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計劃又向前邁出了堅實一步。人們都說航天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在萬千牧箭逐星的航天人中,有這樣一個年輕而又老練的身影,穿梭在南海之濱的發射場,書寫著95后別樣的青春,他就是來自四川達州的廖宸。廖宸正在檢查系統設備狀態1996年出生的廖宸,從小就對浩瀚星空有著濃厚的興趣,業
王崎 彭玉杰 鄭懷周
|
2021/05/29 22:17
10890點擊
陳小林:情系設計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
人物名片: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平面設計家協會會長在學生眼中,陳小林老師是“老頑童”,雖然在年齡上已經是學生們的“爺爺輩”了,但學生們更愿意稱呼他“小林哥”,而對于這樣的稱呼他也欣然接受。他常對學生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學生們能超越我。我做了很多設計、拿過許多獎項和榮譽,但這都僅僅局限在我個人。如果我的學生們在社會上釋
劉姝雯
|
2021/03/03 09:07
6447點擊
熱點推薦
HOT
張其圣:助“東坡泡菜”香飄海內外
作為“中國泡菜之鄉”的眉山,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泡菜正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銷售收入達到217.8億元,市場份額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發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以“泡菜”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們。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為四川大學發酵
農技路上的追夢人
蔣凌萍講解果樹管理技術 人物名片:蔣凌萍,石棉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農藝師。長期扎根基層,服務“三農”,先后獲評全省稻飛虱防治先進個人、全省綠色防控先進個人、全省“五個一”優秀駐村農技員、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雅安市“創先爭優巾幗建功標兵”、石棉縣“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被石棉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兩次。她主研的項目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市級三等獎2
讓創新成為一種素質 為人類發展領跑
馮小明他26歲時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副教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Roskamp–Feng反應”,是首個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國際人名反應專著冠以中國人名的有機化學反應;他的研究糾正了這一國際上通用有機化學教材對該反應獲得光學純產物的片面描述;……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百年百杰科學家、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了解他的科研之路。馮小明團隊在
趙聯軍:在綠水青山間書寫“自然”人生
人物名片:趙聯軍,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高級工程師。憑借28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帶領單位全體科技工作者推動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國知名的基于科學來開展保護工作成效最顯著的保護區之一,該局連續三次榮獲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稱號,趙聯軍榮獲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平武縣撥尖人才等稱號。趙聯軍在野外巡護
趙汝進:讓更多中國奇跡在星河中閃耀
人物名片:趙汝進,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空天光電技術事業部第一黨支部書記,獲評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學者。他長期奮斗在科研一線,先后承擔了“北斗三號”工程、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重大航天任務中的關鍵技術攻關及產品研制工作。帶領團隊自主研制了國產化星敏感器,成功應用于“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攻克了月面成像彩色定標關鍵技術,成功應用
盡力盡為 有滋有味
人物名片:張佳敏,成都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參與國家星火科技項目1項,參與完成省市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主持科研項目8項。主研參與的項目通過四川省科技廳成果鑒定10項,《微生物發酵提升傳統腌臘肉制品品質和安全性研究與集成應用》等4項研究成果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張佳敏出生在世界美食之都——成都,自小便對美食興趣濃厚。她記得中學時期,偶爾還會在家背著家長混搭各種食
李小青:與牛皮鼓相伴50年的“守藝人”
打磨鼓腔繃鼓牛皮鼓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各種喜慶的場合都能見到牛皮鼓的身影。牛皮鼓雖然常見,但其制作工藝卻鮮為人知。傳統的牛皮鼓手藝人都是通過一點一滴地學習,練就成這門手藝。在瀘州市納溪區合面鎮馬橋村的大山里,有一位堅守50余年的牛皮鼓手藝人——李小青?,F已年逾六旬的李小青,從17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制作牛皮鼓,如今已有48年。雖然靠制作牛皮鼓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并不寬裕,但李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頭條號
人民號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_亚洲特黄一级毛片_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久_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