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支持,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成都市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主辦,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煙工業責任有限公司、成都長江紫東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碳中和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同期“科創中國·碳中和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大會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會長石碧,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先剛,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憲章,西南石油大學校長趙金洲,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西南科技大學校長董發勤,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西南交大副校長馮曉云,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黃琦,內江師范學院副校長郭云東,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利平,成都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羅蓉,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秘書長雷偉,以及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碳中和、碳減排領域的科學家,在川各界優秀企業代表等80余人出席會議。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利平致辭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利平,成都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羅蓉分別在碳中和專委會成立儀式上致辭。周利平副主席在致辭中向專委會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各位院士、專家、高校院所、企業、社會組織攜手,全面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積極搶抓我省綠色低碳轉型機遇,鼓勵各省級學會把碳達峰、碳中和學術交流與產業研究納入重點工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揭牌儀式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利平為碳中和專委會揭牌,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碳中和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的美好時刻。
專委會主任委員石碧院士表示,碳中和專委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會同業界產學研單位攜手,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大重大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并開展好技術咨詢和科技成果鑒定等工作,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為企業賦能助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圍繞地方產業形成工作合力,促進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戰略層面有效結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助力我省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全局。
在大咖云集的“科創中國·碳中和高峰論壇”環節,與會專家代表相繼發表精彩演講,闡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創新觀點,統籌布局基礎研究,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為四川碳中和發展引領方向。論壇由西南科技大學校長、教授董發勤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會長石碧院士作了題為《資源碳中和技術》的報告。報告深度闡述了資源碳中和技術的認識。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憲章院士作了題為《碳目標下的新動能、新機遇》的報告,剖析了碳目標下,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深度剖析,為能源產業提檔升級,在碳中和環保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都理工大學校長、教授劉清友作了題為《地熱+生態修復,助推“雙碳”(目標)戰略》主旨報告,闡述了在“雙碳”目標戰略下,對地熱、生態修復方面的認識。
通威太陽能光伏研究院院長、教授劉正新作了題為《碳達峰碳中和:通威的責任和機遇》主旨報告。
圓桌交流環節,各位與會嘉賓紛紛發言,對“碳中和需要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碳中和技術工程化應用的難點”以及“碳中和需要政府層面解決的難題”等議題熱烈交流,立足自身行業專業領域建設,分享綠色高質量發展經驗。西南石油大學校長、教授趙金洲主持圓桌交流。
論壇站在碳中和、碳減排領域行業技術發展前沿,秉持創新精神、科學態度,融匯各方智慧,積極推進碳中和、碳減排新技術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和綠色發展貢獻智慧、引領方向。
據悉,下一步,專委會還將遴選和增補委員,擴大專委會科研一線的比重;梳理我省碳中和重大課題和專項,遴選并開展重大專項工程化項目與實施;摸清四川的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家底,開展成果轉化工作,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組織碳中和高端學術會議;組織開展碳中和院士專家“四進”活動;開展重點軟課題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未來專委會將會開展更多的學術交流活動,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堅定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充分利用智庫資源,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我省清潔能源產業提檔升級,促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良性健康發展,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低碳新動能,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作為本次專委會倡議發起者,省協創會秘書長雷偉表示,省協創會將依托專委會專家智力優勢和資源群聚效應,搭建學會協同改革、聯合攻關、資源共享、共謀發展的大平臺,圍繞我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充分起好橋梁和紐帶作用,組織開展碳中和領域重大共性技術問題研究、重大項目科學評估和論證、綠色低碳相關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薦和推廣、青年科研人員和行業技術骨干培養等工作,同時也結合我省清潔能源產業、清潔能源支撐產業和清潔能源應用產業發展情況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我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雙碳”目標變為美好現實。